這次閱讀劉靖之所編的《翻譯工作者手冊》,讓我對翻譯以往的印象有了更完善的了解。不論是翻譯理論或翻譯史也好,以往聽課都只能說是霧裡看花,但是這次閱讀整本書,讓我原本零散的認識組織得更加完整,也更加瞭解他們的來龍去脈。

本書一開始先介紹了兩岸三地翻譯界的概況,不難看出九零年代「翻譯」都還在起步階段,不論是外人對翻譯本身,或是翻譯這項工作本身,都還抱有比較多的不瞭解與誤會,而翻譯員更不用說,待遇或是地位也是不如現在。但可以看出各方都有意經營這塊領域,期許它能受到更多重視。

而在第五章當中,提到意譯與直譯等,原以為這部分就如同字面所表達的,並沒有什麼好解釋的部分。但閱讀這一章節,作者在書中舉了許多例子,才發現原來也是有一番道理在。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提到音譯所舉的例子,音譯一般多是約定俗成,但書中提到基於宗教理由,為了帶給人神秘及莊嚴的氣氛,也會採取音譯,像是阿門其實是但願如此的意思。這替我解開了多年來的疑惑,讓我知道原來禱告最後所說的阿門,其實是有意思存在的。

第八章提到傳譯員的素質與培訓,除了提到傳譯與一般翻譯的異同,還提到了蒙特雷國際研究學院的課程內容及授課方式等,讓人大開眼界,也瞭解到其他學校是如何培養傳譯專業人才的。另外還提到了傳譯入學條件,其實無關傳譯經驗多寡,而是看一個學生是否具有傳譯員所需具備的「素質」,和其他學科的條件大不不同,令人耳目一新。

        閱讀完本書讓我對翻譯有了多方面及詳盡的瞭解,也重新體認到翻譯並不是也永遠不會是一份簡單的工作,它所涵蓋的面向相當廣也錯縱複雜,或許就像二元論般永遠是難解的謎題,但也唯有藉此彼此不斷的激盪,翻譯這一門學問才能更加成熟,擁有更好的發展,發展出其一片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jugic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