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老師:兼任翻譯教書

 

我們訪問的對象是L老師。標題分為話題或我們的訪問問題。

 

譯者介紹:

 

        L老師大學念的是英文系跟資訊管理系,翻譯所是譯者的碩士學位。然後,畢業後就在做口筆譯的工作,目前已經超過五年了。在口筆譯方面,有5年的經歷。L老師不僅是譯者,她也作為老師。她曾經教過英文閱讀、英文寫作以及翻譯,總共有四年的教書經驗。光看翻譯的話,有三年的經驗。而且在教書的科目中,她對口譯最有興趣的。她現在只教口譯,不教筆譯。

 

為甚麼從事翻譯呢?

 

        L老師本來就很喜歡語言,特別是英文,長大後發覺會英文就可以多讀一些別的東西,可以多看一些別的節目,所以語言很有趣,想要找到一個跟它相關的工作,於是在這樣的前提下就來唸了翻譯所,因為讀翻譯所可以將語言能力變成工作能力的途徑。唸完之後覺得自己投資了那麼多的歲月在翻譯所,出來應該要做看看翻譯。做了之後覺得非常喜歡非常好玩,口譯又特別好玩,因為譯者喜歡說英文,所以特別喜歡口譯。

 

        開始學英文的時候,大約是十幾歲的時候,本來沒有打算朝翻譯發展。大學最後一年,開始考慮未來的前途,想說要先就業還是先唸碩士,因為想嘗試看看跟語言翻譯相關的工作,所以決定先唸碩士。

 

來輔大有什麼特別的原因?

 

        L老師說沒有特別的原因去唸輔大,就是考上了。那時候的選擇是因為師大的翻譯所沒有考口譯組,來不及去考語言認證,於是就考了輔大。她另外也申請到一所英國的翻譯所,但是沒有去唸,先唸了台灣的翻譯所。

 

        那麼,在台灣唸翻譯所還是國外唸翻譯所對譯者的能力比較有幫助?她覺得,能力的話有點難判別。在國外的好處是提供一個更好的外語環境,在台灣的翻譯所,尤其是北部的這兩所(師大與輔大),因為歷史很悠久,有一套自己的教學方式,然後也跟台灣的市場比較接近。如果大家考慮到未來要在台灣市場就業的話,在台灣唸翻譯所的優點是比較大的。有兩個大原因:第一,離台灣的市場近;第二,認識在這個市場裡的人,包括老師,以及未來進入這市場的人,包括同學。有這些人在市場而言對譯者來說是很有益處的,因為可以互相幫助。

 

在國外的經驗

 

        口譯組唸完第一年後,就中間出國一年,到美國當交換學生,然後再回來。在出國的那年修的課與翻譯無關,是修自己想修的課。

 

最深刻的一次翻譯經驗

 

        在筆譯方面,L老師有一次要翻譯合約的文件,是一個法律上的協定。她比較謹慎,但合約裡有個人名一直查不出來,查了半個小時並交叉比對,終於發現人名打錯了,結尾少了一個字母,因此中文會完全不一樣。之後她把找到的人名打進去,發現這半小時的薪水是為了三個字。雖然是很難的案子,但是過程很有趣。做完之後,跟客戶說明人名的錯誤,這樣有兩個好處:一是盡到翻譯的責任,第二個算是做客戶管理,讓客戶更加信任並且增進未來的合作機會。

 

在口譯方面,口譯會希望在會前先跟講者溝通,可能會拿到投影片、講稿等。有一次是講者讓她在會議前一天讀稿子,但是那份稿子內容非常困難,超出她的知識領域,但是講者在隔天會前半小時突然換講稿。她只能以很差的心情翻譯,而出乎譯者意料之外,講者把很難的稿子以很簡單的口語表達出來,可能講者是一位老師,講話很有邏輯,於是就圓滿落幕了。這次的經驗在L老師心中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她了解到在口譯的過程中有很多不可預料的事,即使事前知道很壞的結果,但是真正的結果是跟自己想像的完全相反。這是很可怖,但是也很有趣的地方。

 

有壓力的話如何克服?

 

        L老師覺得克服壓力有兩種方法,第一是在訓練的時候就要慢慢去克服壓力,如果在上台前才來克服會完全來不及。對譯者而言,第二種很有效的方式就是不要把鎂光燈打在自己身上,這樣會讓自己很有壓力。將鎂光燈打在聽眾身上的話,就會想去服務這些聽眾,讓自己不會有壓力。

 

在口譯或是筆譯的地方,有什麼領域絕對不要做?

 

        在口譯的方面,L老師說什麼都會接,因為案子比較少,而且也想要增加經驗。

 

        那麼在筆譯方面,L老師大多接商業文件,但絕對不接文學類,比如說小說、詩、散文,不論是中譯英或是英譯中都不做。因為一個很好玩但是很難的案子,中途會花很多時間,在計算過投資報酬率(RI)之後,她覺得文學類不適合,因為要花很多時間,而且會做很久,但是她做商業文件的就很快速。

 

        自然組背景有幫助到譯者的工作,但這是之後才發覺的事情。在初期並無發覺資管跟翻譯有關係,但是後來到接工作時,接觸的會議非常多元,比如說會議市場有公益性質的、法律的、商業類的、醫學、科技,在準備科技資料的時候很快,因為資管的背景有幫助到。

 

在準備一次翻譯工作之前需要多久時間?

 

在筆譯方面,她不會準備,案子來了就著手,有些內容不懂的話就一面一面地查。

 

        在口譯方面,她很難說是否準備好。比如說,一個6小時的會議,必須要花至少一半的時間,亦即3小時,但是還有可能到一天以上或是兩天的準備。如果要說心理層面的準備,那麼80%是心安,20%是靠臨場反應。在準備的過程,她最不喜歡的是噪音(像是垃圾車或是宣傳車的聲音)。

 

教學翻譯的心得   

 

教學翻譯是一套實用的東西。在教翻譯時,以經驗教導,譯者本身也是學習老師的經驗。她希望教學時有系統一點,也想要舉更多的例子讓學生更了解概念。

 

天分與後天的訓練

 

翻譯的過程有什麼是不能教的:第一個是潛力,是語言的天分。潛力是語言能力的基本。有些人的潛力適合做翻譯,但有些人的語言能力無法做翻譯這塊領域。第二個是態度不好教,做事的態度是不能教的,也就是說,有些人做事很認真,但是有些人做事很馬虎。第三個是客戶之間的應對,在課堂上大多教翻譯的技巧,比較少提到譯者如何與客戶之間的應對。客戶的應對可以跟做翻譯的前輩學習,但是要主動些。

 

L老師而言,在做翻譯中老師沒有教的事如下:

在口譯方面:現場突發狀況有很多,像是譯者以為要做逐步口譯,但是到了現場才通知要做同步口譯,或是在聯絡的環節出了差錯,譯者原本以為需要口譯,但是到了現場才通知不需要口譯,這是因為聯絡時的人跟現場的人不一樣。這類的故事有很多,老師沒辦法一一講給學生聽。

 

教翻譯跟學生互動的啟發

 

        L老師跟大家分享這件事情好玩在哪,以及譯者對它的熱情在哪。從教導翻譯的過程中,她再次發覺口譯很有興趣、很喜歡。讓大學生學習翻譯是讓他們覺得翻譯很有趣。然則,研究所的翻譯就比較現實,因為是將翻譯當成一項事業,後來要當做工作。

 

未決的困難

 

        第一個困難在於口筆譯。中譯英希望速度能再快一點,因為雖然英譯中已經很流暢了,但是中譯英的部份(中文進英文)希望能再迅速。第二個困難是希望能多與他人交流,多參與社交活動。

 

除了培養翻譯的習慣,做什麼事對譯者有幫助?

 

        譬如有些譯者會運動,但是L老師認為純粹是為了健康。

        她認為自由譯者可以多利用時間,像是利用周間出遊,而且要多發掘語言的樂趣,譯者會與同事一起玩語言遊戲,像是成語接龍英語的比手畫腳,可以增進彼此感情。最近發明的遊戲是單字接龍。

 

        L老師最近覺得翻譯人權的議題很有趣。對她而言,公益性質的會議比較有意義,收穫更多。她做的案子大多還是科技與商業性質的口譯,未來可能會調整會議性質的比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jugic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