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翻譯工作者手冊》是一本相當仔細、基礎的 翻譯職場入門書。在最重要的第一部分裡,這本書首先帶讀者了解(當時)中文翻譯界的現況和歷史,像是中國翻譯協會的發展、台灣學術界看待「翻譯」的觀點,以及在《翻譯研究新視野》前言中提到的各家翻譯理論等等。卷二中則擴展到 了與翻譯人息息相關的各種理論、各國在翻譯領域中的發展和詳細的制度規範、協會等等一倂囊括。卷三至五則是針對翻譯實務面的介紹,包括:譯者的種類、培訓;翻譯的種類、標準;以及翻譯工具等等,並在最後附上了質精量多的附錄資料。以整體內容而言(不視其時間性),我認為此書已超過其出發點──「有參閱價值」──成為了一本翻譯人必備的基本手冊。

在以下的內容,我想提出一些在書中我覺得特別有興趣的部分:

  •  (PDF)54頁中黃驤先生說「譯事三難」或許該加入「窮」字,道盡了翻譯不受重視的種種狀況。這似乎並非是在十幾年前才有的狀況,經濟問題現在還是譯者的一大阻礙。
  • 相反地,56頁開始台灣學術界對翻譯的看法在現在應該是有獲得比較大改善的一個區塊──已經有越來越多和翻譯有關的課程學科設立、發展。我覺得很有趣的是台大居然曾經提倡可以用翻譯代替論文,兩者的關係似乎很微妙。
  • 「翻譯,母語流利是必要條件」這點在林紓先生上完全印證。原來對原文不甚了解也是可以翻譯、甚至譯著被人傳頌的。
  •  我認為在148頁介紹的「動態等值翻譯」有點像是之前提過的翻譯目中的「考量譯出語文化」這一區塊,並可以和後面「詮釋性的翻譯」結合──將原文文本的文化詮釋過,並依目的、受者背景而譯。
  •  卷三開始內容變得更加貼近實務面,在203頁列出幾點翻譯時所要考慮的事項,算是一個譯者在翻譯時所思考的層面一個小規模的剖析。
    • 至於211頁的傳譯員培訓也很有意思,作者不僅介紹了各國翻譯學院的入學狀況、甚至有課堂上訓練翻譯的方法,相當詳盡,也拉遠了讀者對翻譯學科的視野。
  • 卷四介紹了相當多的翻譯研究文章,我又再一次看到了熟悉的「信達雅」、「神似」、「三不易」以及傅雷、錢鍾書、Tytler等翻譯大家。看來以上各家思想先賢不僅是「必讀」,而是「非讀不可」。
  • 最後,第十一章所附的表格真的非常方便,讓讀者可以直接比較工具書之間的差別和特性,省下了揀選的時間和精力。第十二章針對各種翻譯機器的介紹也是一絕,作者寫的介紹、歷史發展都相當地清楚、明瞭。但是個人覺得可能這一部份被時間性影響,現在翻譯機器更新的速度可能已經更快、數量更加龐大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jugic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