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任性」的譯員 

自由譯者訪談報告

吳宇君 400156180 & 沈思含 400156087

 

訪談人: L. C.

 

訪談日期:20111211

 

背景:中大英文系、師大譯研所口譯組 (2005 – 2007)、淡大美研所

 

興趣:國際事務,城市議題,大眾交通運輸等相關議題,文化,藝術

 

休閒活動:翻譯,看書,看電影

 

 

工作經驗:

口譯

2007 - present

自由口譯員 (會議、演講、出國)

 

筆譯

11 / 2011 – present

Wired Taiwan

特約翻譯

07 / 2011 – present

This Big City 城事

譯員及編輯

03 / 2009 - present

 

Herdict

網站譯員

11 / 2006 – 09 / 2011

Global Voices 全球之聲

中文平台負責人及翻譯志工

03 / 2010 – 04 / 2011

The Diplomat 外交學者

譯員及編輯

09 / 2008 – 10 / 2009

台灣數位文化協會

 

翻譯著作

2010

《所羅門王的秘密》出版

2009

《拍台北:影視勘景指南 Taipei Cinema Location Guide》出版

2007

《法西斯主義》出版

對翻譯的興趣與喜好:

v  對翻譯產生興趣的源起以及繼續做翻譯的熱忱?

ü   中大英文系大三上筆譯課,大四上口譯課,也做了一些非正式的口譯,像是幫家人重述或轉譯外國新聞報導等經驗讓我開始慢慢覺得翻譯很有趣。

ü   後來知道有翻譯所,大三後認真研究是否要考國際關係或翻譯所。

ü   持續下去的關鍵是要對翻譯有興趣。對我來說,做全球之聲,若對國際事務、社會運動、苦難及災害沒興趣,翻譯時候真的會覺得很無聊。全球之聲偶而也有文化,藝術類的文章,但大部分的文章都是表達對政府的不滿,或是國際間發生的衝突。全球之聲是義工性質,所以自己的興趣很重要,我做完工作後就把娛樂放鬆的時間用來翻譯全球之聲的新聞。

ü   覺得自己運氣比較好,工作跟興趣重疊。大部分上班族工作跟興趣不相關。另外,家人沒有給我很大的壓力,會讓我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我喜歡在家工作,到外面反而不能認真工作,不像有些人要到外面(咖啡館)才能工作。對我來說,外面太多誘惑,所以在家當自由譯者也不錯。

 

v  比較喜歡口譯還是筆譯?

ü   因為內容和方法不一樣,各有好玩的地方。

ü   當然希望可以完全靠口譯來維持收入,最理想的就是靠口譯吃飯,而筆譯的部分就完全是興趣。

ü   目前現實的情況是口譯案子沒有多到完全不用做筆譯,所以兩個都會做。目前口譯和筆譯都是維生的方式和項目。

 

譯研所經驗分享:

v  讀譯研所之時,有修別的課程嗎?

ü   我們口譯組的課很多。一個學期18學分,一個禮拜就有18小時的課,另外還要加上練習,所以沒有什麼時間再去做別的事情。能夠翻譯全球之聲已經算是休閒活動,很放鬆的事情,不用去管跟上課有關的事情。

ü   當時雖是口譯組,還是可以去修筆譯的課,但是最後還是主修口譯的課,而筆譯就當作自己的興趣。

 

v  研究所論文的主題

ü   全球之聲

ü   網路大家一起協作式的翻譯現象 (collaborative social translation) 越來越多,尤其是在國外。除了全球之聲,還有很多組織和單位在網路上徵求義工,一起共同翻譯。

ü   沒有寫完,原因為對未來工作沒有什麼幫助。

 

v  從研究所便開始工作嗎?

ü   2006年底,研二時開始為全球之聲工作,屬義務性質。

ü   期間偶有接其他零碎的翻譯工作。

ü   2007年唸完研究所,才正式開始接外面的口筆譯工作。

 

v  進翻譯所的好處

ü   認識很多在這個行業工作的人

ü   同學,學長學姊學弟學妹,都可能是以後合作的對象,或是一起工作的夥伴。

ü   在台灣念翻譯所,對以後在台灣工作有幫助。如果目標是要回來台灣工作,相較於去英國、加拿大或美國念翻譯所 (特別是英國因為只要一年,速度會比較快),我還是會建議在台灣讀,畢竟人脈都已經在。

ü   若有國外的學歷,在台灣找工作會有優勢。大部分的公司比較喜歡喝過洋墨水並擁有國外學歷的人。這也是一般老百姓的觀念。但翻譯這個領域還好。

ü   讀翻譯所是自我發掘的過程,兩年時間每個人都會有撞牆期,就是覺得自己應該要有進步,但是就是停在一個地方過不去,然後可能會有心理障礙。

ü   有一位學生是口譯組的,讀了兩年,剛考過專業考,就決定以後絕對不再碰口譯,只做筆譯,因為覺得壓力太大了,不喜歡一直處在很有壓力的情況。

ü   若能花一生中兩年的時間,知道自己不要做什麼,是很值得的事情。

 

v  翻譯所的出路

ü   每一屆都有很多人進來翻譯所,但是到最後繼續做這行業的不多,尤其是自由譯者。

ü   大部分的人會把這些技能當作資產。

ü   出路涵蓋範圍很大:只要跟文字相關的工作都可。

ü   出路可能性:外貿協會、外交部、公司老闆的特助、做翻譯、進翻譯社,翻譯行政工作、出版社、編輯、雜誌採訪、典禮的主持或司儀等等。

 

義工性質工作:

v  全球之聲 Global Voices

ü   全球之聲是哈佛大學跟路透社開始的計劃,目標是讓非主流國家或地區發聲。網站有翻譯工作平台,譯者隨自己喜好及興趣選擇題材,再告知其他譯者,避免重覆及浪費。翻譯沒有限定時間,視乎譯者自己掌握時間,但遇到緊急消息,當然能愈快愈好。志工翻完一篇文章就會傳上平台,而別的志工會認領譯文來校對,所以是大家一起編輯的。

ü   全球之聲中文平台負責人。目標:台灣的國際新聞多以英,美,日為主,但是其他國家其實也都有事情在發生,所以希望把非主流國家的新聞翻譯成中文,讓不懂英語人士能讀到。有時會選跟台灣或中文語系國家等地區相關的報導,如選舉爭議或水災等做為對照或借鏡。工作內容:與志工溝通,幫忙選材,並幫忙他們不明白的地方。

ü   翻譯志工:每天會花2~3小時翻譯,每天固定花時間翻1~2 (視乎長短跟難度),已經變成習慣。20103月譯到100篇,當時正逢埃及革命,而大家很關心這個議題,每天都有新聞要更新,所以很密集。

ü   分享:經驗都要透過累積,翻譯一個國家的新聞,翻多就越來越容易,不用做太多的資料搜集。

ü   2009年受《紐約時報》採訪:http://www.nytimes.com/2009/05/17/business/17proto.html?_r=2&ref=business

 

v  Herdict 網站

ü   Herdict是哈佛大學成立的一個網站,目的在關注、蒐集並報導哪些網站在哪些地區看不到,例如:中國看不到很多國外的網站(像是GoogleTwitter)或是只有限定地區才能連結。

ü   Herdict希望更多人把資訊通報到網站,讓大家知道中國是個常有言論封鎖的國家,希望能有中文版,能用中文通報訊息及內容,跟著才可能建立成報告或者年度發表。

ü   工作性質:負責把網站翻成中文版,有少量酬勞。

 

v  This Big City網站

ü   工作緣起:看到網站覺得很有趣,就寫信給This Big City負責人Joe Peach,問他想不想把網站翻成中文,屬義工性質。網站收入為廣告。負責人和他都為興趣而做。

ü   每月有主題周,所以在主題周都會發表許多相關議題的文章,像是單車、非洲、亞洲等等。我們也會一起討論那些主題可以做,然後從哪些面向去思考,然後再去找寫作題材。另外也看看Joe Peach合作的網站上有沒有可以直接拿過來引用的內容。

ü   編輯工作:比較像是互相討論的模式,並幫助負責人Joe Peach蒐集資料。Joe Peach 不懂中文,所以要看看中文世界有哪些跟相關主題有關的事情,並到不同網站搜尋各種訊息之後,把資訊傳給他,作為他寫作的靈感。

ü   目前是翻譯他寫出來的東西。雖然對主題都很有興趣,但因為還不是非常熟悉這些議題,所以還沒有開始自己寫。

 

自由筆譯工作:

v  Wired Taiwan雜誌

ü   Wired為英文雜誌,內容主要是科學與科技的發展對社會的影響。Wired Taiwan為網上版,希望2012年初能發行紙本。

ü   工作緣起:主動寫信問需不需要特約翻譯,在201110月底到11月初開始接案件,翻譯案件以字數計算稿費。

 

v  The Diplomat網站

ü   本為澳洲雜誌,後被英國人收購,為網上雜誌,內容以亞太地區的國際事務為主。

ü   工作緣起:為總編輯的朋友,而總編想出中文版,所以開始翻譯文章。最後因經費問題,不再出中文版。

ü   翻譯文章低於市場酬勞,多為興趣而做。

 

v  目前您的筆譯工作是中翻英還是英翻中較多?

ü   都有,英翻中比較多。

ü   畢竟英文不是母語,但是都可以做,只是中翻英花的時間比較多。

ü   翻到自己的母語,語言彈性會比較大。我們不是雙母語的人,還是會有一些落差。即使目前台灣的市場中翻英的價格比較高,如果可以選擇的話,還是會選擇英翻中。當然如果客戶要求中翻英,也會去做。

ü   可是如果是口譯的話,就比較沒有選擇,因為通常兩個語言都要做。

 

相關工作:

v  In-house 的經驗

ü   台灣數位文化協會工作一年,每星期去辦公室三天,工作內容:籌備國際會議,一大早或晚上聯絡外國人(在家工作),翻譯文件。

ü   不喜歡在辦公室工作,覺得工作內容在家裡就能做。

ü   現在偶有合作接案子。

 

v  編輯工作:是否改過別人的譯作?

ü   自己不太適合做校對,因為每個人的習慣都不太一樣,而且校對要花很多時間。

ü   有些人能夠很客觀去比較原文和譯文,而我很容易用自己習慣的方式來看譯文。

 

初出茅廬:

v  經驗分享

ü   2007年到現在,要承受各方壓力,因為有些譯者的家人及鄰居不認為自由譯者是正職,會建議找一份正職,比較穏定,不要整天呆在家中。

ü   頭兩年會較為焦慮及掙扎,有時工作機會較少,收入也較不穏定。工作五,六年後,到2010年才開始有較為穏定的感覺。

ü   很多人當口譯或筆譯前兩年就撐不下去,會轉跑道到公司當職員。

ü   (口譯) 開始時是透過學長/姐介紹或推薦。通常在口譯職場上也是一位資深譯員帶一位資淺的,客戶較安心,品質也較有保證,聽眾也聽得較為舒服。

ü   (筆譯) 開始時也要去摸索自己適合翻譯那些文本。

ü   譯者的人際關係很重要,因為大家都會相互轉介一些工作。

ü   翻譯工作和之前的期待有落差,因為沒有想過要行銷自己,或是花很多時間跟客戶溝通。

 

v  進這門行業最大的落差

ü   有些工作跟翻譯以及譯文品質沒有關係。

ü   以前沒有想過要花這麼多時間去做客戶關係和客戶溝通。有些人是第一次接觸翻譯,所以不瞭解一些我們認為是很合理的要求。

ü   需要和客戶溝通和往來。在這行業做了幾年,會發現其實花在客戶溝通與關係上的時間很多。

 

口譯工作:

v  口譯有固定搭擋嗎?

ü   有固定幾位熟悉合作對象,因為這樣比較安心,不會有出大錯的情況。

ü   除非固定合作伙伴不行,才找沒有合作過的同學,學長或學姐。

 

v  逐步還是同步口譯工作較多?

ü   每人狀況不一樣。我目前逐步機會比較多,佔70%

ü   國際會議需要聽英文的人不是真的很多,所以客戶多會考量請譯員做逐步(時間較長,但成本較低),因為同步要兩個人,成本要2倍,還要租設備。這可能跟經濟不景氣有關。大月接到三場同步已經很好,一場通常是兩天。

 

v  口譯還要練習嗎?

ü   若一直都在工作,就會一直有練習的機會並保持水準。

ü   我平時沒有刻意在練口譯,但是會看新聞,把新聞大聲唸出來,朗讀,習慣講話的情況,有時做視譯。

ü   倒是每天都在做筆譯,因為全球之聲或是This Big City每天都有事情要做。

 

v  工作前的準備工夫

ü   視乎活動類型:有些活動是年度行銷,宣傳資料熟悉,準備時間不需太多。

ü   學術性研討會,論文,準備時間較長。

ü   法律用語不一樣,題材不熟悉。

ü   筆譯工作:合作之前通常有試譯,讓客戶決定適合與否。

 

整體工作經驗分享:

v  口筆譯工作最大的挑戰?

ü   對我而言,不論是口譯或筆譯,翻譯本身都是很愉快的事情。

ü   最大的挑戰反而是那些跟翻譯無關的事情,像是業務往來的事情。比如說,需要跟客戶花很多時間溝通,因為他們真的不了解或不明白,所以是不在做翻譯的事情時比較痛苦。

ü   口筆譯面臨的情況不太一樣:

n   筆譯有比較多時間可以推敲。

n   口譯比較需要臨場反應。

ü   口筆譯面對的壓力和持續長短不太一樣。

ü   口譯如衝刺跑,需要爆發力,而筆譯如長跑,需要續航力。

ü   筆譯也有壓力大的地方,因為除了截稿時間的壓力外,翻譯的東西會印出來。如果翻得很爛的話,就會一直保存下去,有可能過了三十年人家拿你的譯作來寫論文。

ü   口譯可能是工作的那兩天壓力會比較大,因為是在現場工作。

ü   筆譯就是兩三個月,而那兩三個月就是要一直念念不忘那本書,其實那個心理壓力也不小。

 

v  每次工作都有合約?

ü   不一定,有時是口頭承諾。

ü   譯書就會簽合約。

 

v  合約該注意的地方

ü   條文要看清楚,要留意價格,交稿日,注意事項,看看有否對自己有不利的條款。

ü   合約一式兩份,其中一份保存為証據。

ü   其實合約可以有彈性,若提早跟客戶溝通,就有商榷的空間。

 

v  工作應有的態度

ü   要取捨,太忙或者工作難度太高,最好不要接案子。

ü   自己不適合或者沒有時間接的案子,可以介紹給其他人。

ü   以前介紹案子給你的人,要轉介回去。若客戶直接來找你,要轉介回以前介紹你的人。至少也要先告知一聲,並詢問是否可接。不要搶別人的飯碗。

ü   翻譯書時,出版社都會規定不能書拿給別人翻,因為不論是文學還是非文學書,文筆都需要連貫,用語或寫法也必須統一。若分給兩個人寫,一定會有落差。

 

收入、人生和財務規劃:

v  主要收入來源:口譯還是筆譯?

ü   筆譯收入較穏定,有固定收入。

ü   口譯有大月(旺季),如車展電腦展年底旅遊展資訊展時會議較多,因公司要消耗預算,公務單位的演講都在下半年。

ü   小月(淡季):12月下旬到2月。12月耶誕節,1月公司結案子,2月中國新年。

ü   薪水跟一般上班族差不多,但較有自由。

 

v  自由譯者的工作範疇及人生規劃

ü   學會跟翻譯無關的事情,例如人際關係(譯者跟客戶,出版社或口譯的同事溝通),時間管理(交稿時間),自我管理(稿費追繳),財務管理(預算退休金,投資),才能令生活安穏無恙。

ü   沒有年終獎金,沒有年假,沒有勞健保,沒有退休金,要靠自己規劃,要懂得財務管理及投資。

ü   自我行銷很重要,自己的口譯工作機會不多,可能因為自己較不太擅長自我行銷,會覺得自我介紹很尷尬。沒有成立工作室或個人網站去行銷自己,只靠工作時交換名片,從而開拓不同工作機會及客戶來源。

ü   要定時更新自己的簡歷,客戶有時會要求提供相關經驗來評估合作機會。

 

v  如何分配生活和時間

ü   筆譯趕的話就真的沒辦法避免少睡的生活。

ü   平常保持早睡早起,規律的生活習慣。除了對身體好,對保護喉嚨也有幫助。

ü   有些人會把所有的東西看完,隔天才去做會議口譯。雖然讀那些資料非常重要,但我覺得隔天若因睡眠不好而精神不濟,出來的東西會不好。即使東西看完了,還是翻不出來,因為會開始恍神或沒辦法專心。所以盡量還是維持自己固定的睡眠時間。

 

 

理想:

v  在翻譯領域未來希望實現的理想?

ü   我的興趣很明確,就是國際事務、國際關係,還有都市、城市,以及和大眾交通運輸相關的議題,另外還有文化和藝術。

ü   希望未來的翻譯工作越來越多是跟自己有興趣的領域。因為現在會接到一些真的沒有興趣的東西,可是還是要翻。一部分是為了維持客戶關係,因為有時客戶會給你有趣的東西,但是當中也會有你沒有興趣的東西。可是還是要幫他翻,要不然會失去合作機會。過渡期很痛苦,可是還是要做。

ü   若有更多跟自己興趣相合的工作出現,工作起來會更愉快。

 

現今市場:

v  口譯

ü   不能依個人興趣而選擇工作,台灣口譯市場多為資訊科技型的會議、金融(客戶有固定人選,工作機會較少)或文化創意類。

ü   中翻英比英翻中的工作多,但兩樣同樣重要。

 

v  筆譯

ü   翻譯一本書,它賣得好不好,跟譯者無關,因為稿費是一樣的。台灣只有少數的譯者是依照銷售量來決定收入的。

ü   一般還是每千字多少錢,每千字600650元。也許是交稿時先付一半,出版後一個月再付另一半。這對譯者而言不是一個很有保障的事情。尤其一半一半的付法,有時因為一些因素,書要等到半年後才出版,所以稿費會拖。

 

對初學者的建議:

v  口譯員或譯者需要具備那些條件和特質?

ü   一定要有興趣。

ü   自制力要很強,要很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因為在家裡還有在外面都有太多誘因,很容易出差錯,然後出現拖稿等問題。

ü   要有堅定的信念,如果真的要做這件事就不能信心動搖,因為一開始我有受到許多外面的壓力。

ü   自己目標明確,想清楚,就比較能夠說服別人,也不會受到別人的影響。

 

v  如何累積背景知識?

ü   翻譯:語言+技巧+背景知識

ü   我們是英文系出身的,之後來讀翻譯研究所,所以可能語言方面比較強一些。但是很多學長姐有建築系或是別的專業領域畢業的,已經有專業知識背景。他們中文好,英文也好,只需要學習技巧,所以我們要去加強自己不足的地方。

ü   準備方式:會議前可以準備和學習之外,就是平時努力去熟習某些領域的東西,因為不可能什麼事情都懂,都通。所以當活動出現的時候,就是努力去蒐集資料和做準備工作。

訪談報告工作分配:

宇君&思含:共同擬出訪談問題,訪談譯者,定稿。

宇君:訪談錄音前半段逐字稿,整理完整訪談逐字稿,列出重點,準備書面報告的完整初稿。

思含:訪談錄音後半段逐字稿,潤飾並整理初稿,口頭報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jugic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