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與人生這本書,給了我一個十分新穎的觀念,那就是譯書時還必須考慮到目標群眾的知識水平、思想開放程度等等,必要時還須把好幾本原文書整合過,才能寫出一本適合目標群種的新書,等於譯者都要成為新的作者了。而之所以要這麼做,除了基本上選擇翻譯策略的問題外,還有很大部份是由於現代社會的出版品愈來愈多,品質也愈加參差不齊。所以對原作者所需保留的尊重空間,也因此不需像對一些傳世名作一樣,必恭必敬的不敢改動分毫。我想這種翻譯策略的建議,乍聽之下似乎不可思議,但仔細想過後,也是有道理,畢竟翻譯如果沒有達到溝通的作用,功夫也等於白費。只不過,如果加入保留完整紀錄和文化背景特色等等考量的話,一本書可以分完整版和增訂版出;這麼一想我才明白,為什麼有的原文參考書會分美國版和國際版。


      對譯者來說,最重要的反而不是語言能力,而是鍥而不捨的研究精神。要肯花時間費工夫一門搞懂一門領域學問,才敢動手譯下第一個字;要肯花精神思考目標讀者適合的用語、學問類別、深淺難度。作者也說,要評判譯本好不好,很大部份要看成品能不能鎖定用途、讀者的不同,並貫徹這項目標。要當好譯者,沒有這種研究精神,不僅很難產出好作品,也很難持續走下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jugic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