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01/02 周兆祥《翻譯實務》 (1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接著,在周兆祥的《翻譯實務》裡,我讀到「原文里有些細節不明白,怎麼辦」這一章,開始看解決不明之處,看到最後覺得有個很重要的部分被忽視,亦即原文有錯誤,怎麼辦?幸好周先生在第7章5節講到處理錯誤。我自己覺得處理錯誤跟處理雙關語、比喻、笑話不相上下,很容易難到極點。就將Derrida(德里達)拿來作例子,如果譯者不作譯作之前的準備,看到他德里達寫的「différance」,大可能誤以為很普通,就是英文的「différence」,但到頭來德里達要表達的是,書面與口頭所能表達的是不一樣。如果譯者不下點工夫去理解,原本完全沒錯的「錯」會變成譯文完全錯的「對」。

那麼,周先生提出的錯誤的來源有這些:「抄寫打字排印疏忽、作者疏忽、作者表達能力有問題、作者故意弄錯。」理所當然,每一個來源有特別的處理方法。但是不管來源何在,有時候譯者必須要保持錯誤,尤其是翻含有辯論的文本。Edmund老師對這樣的情況舉過例子,說如果作者要表達他自己的意見、看法、論點等,譯者千萬要保持原文,以免學者指出原文根本沒說到的看法爭論。到底要保持錯誤或幫作者改,要看錯誤的類別,是否很普通的打錯字,或者是很刻意的「錯誤」。

fjugic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本書一樣介紹了許多翻譯的類型以及譯者的條件,作者清楚的介紹了翻譯工作的類型,包含需要翻譯的文體以及如何翻譯工作的步驟,也介紹了身為一個譯者所需要有的態度責任以及工作計畫,作者藉由詳盡的說明以及淺顯易懂的舉例讓我們檢視翻譯這項工作,不僅僅是甲語言到乙語言的互變,而是學識、分析、邏輯、記憶力、抗壓性……的綜合成果。
   

fjugic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覺得作者在翻譯品質追求上點出一個重點:譯者應把目標放在產出中品譯文,而非一昧追求可遇不可求的上品譯文。由此看法,作者進一步強調,區分中品譯文和下品譯文的差別有助學好翻譯。為了協助翻譯初學者了解前述兩者之間的差別,作者在書中詳列下品譯文的幾大特徵,分別是:對語法認識不足、對文化認識不足、對語意認識不足。(p,89)

        中,我自己最膽戰心驚的就是跳不出原文句法規限一項(92)。很多時候依循原文句式很方便,但方便行事通常不是甚麼好事,省時省力的下場就是不忍萃睹的中文。中文習慣先解釋原因再講述結果,恰與英文先果後因的表述習慣相反。然而對初學的我來說,知道規則是一回事,實踐規則又是一回事。往往翻譯時不自覺,或是查字典時不夠仔細,都容易造成字面意義誤解。如果遇上不熟悉的文化差異(像是書中所說的third floor,英國文化裡是指4樓而非3樓),或是面對次文化的術語,比方說運動領域裡的說法,幸運一點譯出來不道地,運氣差則可能整個意思都不對。不過,更慘的狀況應該是:譯出語(中文)的字詞搭配受譯入語(英文)影響而不自覺。也因此,看完此書後更讓我覺得,中文累積需要隨時下功夫。

fjugic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認為作者在《翻譯實務》中,或者作者所寫其他有關翻譯的書中,大致上有三樣元素是一直被重複提到、介紹的。

第一是譯者性質,在《翻譯初階》中,作者介紹的是譯者在翻譯活動中的「簡略」定位,對「翻譯」這個動作則著墨較多;在《翻譯與人生》中,作者討論的是譯者在現今翻譯產業中的定位;最後在《翻譯實務》中,作者則介紹了幾種譯者在社會上可能擔當的職務。以順序而言的話,我認為先讀《翻譯初階》,等對「翻譯」有大略的認識之後,再讀《專業翻譯》和《翻譯實務》,對翻譯「活動」深入了解;最後看《翻譯與人生》,了解自己(譯者)在現今社會中的定位。

fjugic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書《翻譯實務》主要是針對翻譯入門者提供一個概略的簡介。內文包含範圍極廣,從基本的認識〈例如翻譯工作的簡介、翻譯的類型、譯者須具備的特質〉,到翻譯實踐上的面向〈例如參考工具的查詢、處理原文的方法等等〉。作者提到處理原文的方法有全譯與譯寫兩類。其中全譯還包括形式本位與傳譯本位,個人認為前者較貼近直譯,而後者則是意譯(須是當地文化而調整詞彙)。譯寫方面則分為節譯、選譯、編譯與改編。關於這部分,譯者有較大很大的自由度處理原文。由此可知,作者在這裡所謂的翻譯,其實是很廣義的翻譯。例如改編的部分,目前很多電影,甚至小說都是以前人之作改編而成,若將此亦列入翻譯,則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很多事情與工作,都可以視為和翻譯相關的工作。

另外,作者依原文類型不同,將翻譯的文字分為感性與知性兩類。其中感性的文本多屬於文學、宗教、哲學,而知性的內文則多屬科技、新聞、公文、法律、教材。其中感性的文章著重於抒發情感與追求美感,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產生共鳴。理性文章則最重訊息的正確性,文筆則屬次要。當然這些只是初步的分類。很多時候在翻譯同一篇文章時,會遇到感性與知性的內容同時存在。例如在翻譯商業雜誌的文章時,作者很可能在使用商業界行話的同時,亦使用暗喻的方式,傳達訊息。而譯者這時就必須同時顧及知性與感性兩方面的文字風格。

fjugic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前後後讀過作者周兆祥的<專業翻譯>、<翻譯初階>、<翻譯與人生>和<翻譯實務>,讓我發現到裡面所談到的內容對於我們剛踏進翻譯這項領域所會遇到的困難跟問題,但是作者也有引導我們初學者解決的方向。簡單地說,我覺得讀了以上的入門書籍,已經把我學習的慾望跟翻譯工作搭上了橋樑。

    翻譯實務就我的認知是自己動手去完成一項翻譯,畢竟我們這學期學習到的翻譯理論如果沒有實際去執行,那也只是紙上談兵罷了。而作者也以自己在翻譯工作經驗為例來解說,非常值得我們去省思,因為這也是我們以後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fjugic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翻譯實務》一書,是為了初入翻譯領域的人撰寫,所以內容範圍較廣,而沒有像《翻譯初階》有一些比較專精的介紹。加上書中絕大部分的概念在之前的專書閱讀都已有提及,所以感覺這本書的內容略為乏善可陳。但文中還是有一些比較有趣的觀點,在這裡提出一些看法看心得。

fjugic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這本翻譯實務,可以想見作者真的是經過身經百戰的老手,否則不可能把每種翻譯工作的內容需求、每種翻譯員的所需工作能力,整理得這麼清楚明瞭。其中,對於作者提到的雙語記錄員,工作是幫人用譯入語作會議記錄。我覺得很新奇,因為以前沒想過有這種工作,仔細想想,這工作壓力應該會非常大。對我而言,課堂上作逐口時,筆記都已經亂七八糟,還很容易跟不上、漏訊息,現在不僅要在筆記時直接轉換語言,句式修辭還得像樣(畢竟是會議記錄),簡直太強人所難了啊。另外,我覺得現在的企業可能大多會傾向聘用兼任譯者,因為如果一個員工能做兩個,甚至三個員工的工作,老闆何樂而不為。所以,雖然翻譯是我們的專業,其他排版、美工、行銷等等能力如果也會的話,必定會加分不少。甚或,哪天想轉行時,也比較多選擇。也可能以後找到的工作雖然需要翻譯,但只佔少部份,這時老闆便覺得聘這員工還順便省了翻譯的稿費,很值得。

 

fjugic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差不多一學期後讀到《翻譯與人生》,讀到《序》就知道這本書是把這行業介紹有志進入翻譯界的人士。書的內容跟之前讀到的四本差不多,介紹了翻譯對社會的貢獻、翻譯文本種類、翻譯者的條件。在實務方面,書中也提到工作步驟、解決疑難的方法、道德準則。書中沒有介紹太多的翻譯理論,只是介紹了不同類型的理論書籍

fjugic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剛好在讀功能理論,所以讀《翻譯實務》的時候也不自主地對照起來。

fjugic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書取名「翻譯實務」,顧名思義探討的是在做「翻譯」這行時可能會遇到的較實際層面的問題。第二章和第三章作者提到了翻譯的出路和翻譯文字的種類,這兩者是有點關聯性的。例如,新聞通訊機關譯員可能以翻譯新聞或公文類為主;相對地,工商業機構譯員就會以翻譯商業或科技類為主囉。簡單來說,「翻譯」這行底下還細分了不少類別,而每個譯者都需各司其職,專精其擅長的領域,以達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之後,作者提到了翻譯工作的步驟和翻譯時可能碰到的問題。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七章「譯者有多大自由去處理原文」。我想,這算是一個比較見仁見智的問題。但作者清楚地列出一些狀況或例子來說明這個棘手的問題。儘管如此,我還是不太認同書中的某些例子,譬如聖經裡提到耶穌升天後坐在天父的右邊,但在中國左邊卻是尊位,我認為還是可以翻譯的和原作不同。如此一來,讀者或觀眾會比較好理解,而讓讀者或觀眾了解原作的內容及意義不正是身為一個議者所要達到的目的嗎?最後,作者還提到了譯者需要遵守的道德原則、常犯的錯誤等等,也讓我更明白一個譯者在翻譯時可能遇到的困難點。總之,這是一本相當適合未來想以「翻譯」這行作為飯碗的人。此外,書中探討的一些議題也相當有趣,值得令許多譯者深思。


fjugic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本書主要探討到翻譯的概念和方法,提供了很多資訊和知識,而且我覺得這本書有一點滿好的就是裡面有些章節會提供表格讓讀者更清楚內容在說什麼,看完第二章的部份,我發覺翻譯人員的出路還滿廣的,可以為政府單位做翻譯工作,也可以為私人公司做事,甚至可以自己跳出來接case,所以我覺得翻譯的市場其實還是很大的。另外我覺得第五章有關翻譯的步驟列得相當明白,其中我覺得了解工作背景還滿重要的,譯者接受委託時必須清楚了解該翻譯工作的目的,還有讀者對象為何,這都是必須先了解的,這樣譯者才能夠知道譯文要往什麼方向來翻,才能夠呈現符合需求的譯文。

第七章的內容我覺得應該是說翻譯的不同方式和技巧,究竟是要全譯還是譯寫,我想還是要看原文的性質,是適合哪種方式,然後再去翻,才能翻出品質最好的譯文。同一章也看到翻譯時要考慮到文化的差異性,我想這當然是非常重要而且一定要注意的部份,不同地方會有不同文化背景,同一個名詞在不同地方可能就象徵了不同的涵義,如果照字面翻譯的話可能就會造成意思上的誤解,所以要特別小心文化差異的部份。

fjugic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本《翻譯實務》概括了翻譯工作的出路、翻譯文字的種類甚至到具體實踐上以及如何檢討等方向。大多主題都有出現在先前閱讀的幾本書當中,本書則算是比較全面性的都介紹到。

第三章提到翻譯文字的種類。從「知性」到「感性」,即新聞稿、公文到文學作品。可以發現在翻譯時知性類文件比較講求傳達的信息與目的,譯者也擁有較小的自由度去改動文章或加入自己的風格,反觀感性類作品並不要求傳達一定的資訊數據,而是抒發情感等等居多。因此譯者在處理上,也必須配合類型不同,採用不同的取向來翻譯。此外在知性類文件,有些像是課程教材等等,譯者還必須具備「編」的功能,這是我之前所沒料想到的。編與譯雙管齊下,只為求能達到接受者的需求。

fjugic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書《翻譯實務》適合讓初學翻譯的人看或是給對翻譯工作有興趣,想要自己進行翻譯工作的人閱讀,因此作者初步地詳細介紹了翻譯行業的出路分類、翻譯文字的種類、適合當譯者的條件,而且作者也仔細提到初學翻譯的人所常犯的錯誤。

        一開始作者提到了翻譯行業的出路分類,這其中包含政府機關譯員、新聞通訊機關譯員、文化機構議員、工商業機構譯員、特約譯員、翻譯服務社譯員、傳譯員(又稱口譯員)、雙語記錄員以及兼任譯員,接著,作者又提到了翻譯文字的種類,大致上若將翻譯文字廣義分類的話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知性的,另一種是感性的,知性的有科技翻譯、新聞翻譯、公文翻譯、法律翻譯、教材翻譯以及商業翻譯;感性的為文學翻譯、宗教翻譯、哲學翻譯以及廣告公關,作者也介紹這些類型文字的特色,讓我能充分了解不同的文字類型所需要的技巧以及能力。至於適合當譯者的條件,我想強調的是,如果要成為譯者的話必須要有心理準備,因為益者必須掌握兩種語言以及文化、學識廣博、記憶力強、勤奮努力、分析能力與判斷力強、有耐性、富有責任感,而且重點是要能抵受工作壓力,因為譯者可能需要受工作期限的壓力,所以擁有抗壓性是很重要的。

fjugic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翻譯實務》這本書主要是從內到外地說明「翻譯」這個工作。在一開始作者提到,一般認為「翻譯」就是個職業名稱,指兩種表達形式間的轉換工作。然而其實「翻譯」只是個籠統的說法,實際上的工作分類五花八門,像是教材、新聞報導、科技論文、商業文件、法律文件……。光是我們一般說的「口譯」這個項目,就又可以分為政府機關譯者、新聞通訊譯者、文化機構譯者……等等數種。而這每一種分類其實都運用到不同的翻譯技能,需要的儲備知識也大不相同,只以「翻譯」兩字概括,其實並不夠明確。

 

fjugic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在本書以實務的角度介紹翻譯工作,從較廣的一面介紹翻譯的種種工作型態以及入行的條件,再介紹較細微的翻譯實踐與過程,最後帶到入門的方法以及研究翻譯的途徑。其中,〈初學者常犯的錯誤〉點出很多自己常犯的毛病,特別是無法掌握種語言的規則與用法,所以是很好的提醒,而〈怎樣學好翻譯〉則提供非常實在的入門建議與步驟,像是自己非常需要的寫作練習以及擴充領域。

    從工作實務方面,我特別想提出「為同行著想」的感想。作者提到不應該和同行比價競爭。另外,若是透過翻譯社接到的工作,下次不應該直接和客戶交易,還是應該經過翻譯社,或是推辭。這讓我想到訪談的譯者與我們分享類似的情況,也就是不要搶別人的飯碗。當一個案件是透過別人給你時,下一次若是客戶直接找你,也要先告知第一次介紹給你工作的人,詢問是否可以接,或是把這個人向客戶介紹回去。另外,用低價搶別人的工作只會造成惡性循環,譯者的報酬與地位一直無法提升,譯文的品質也無法提升,對任何人都沒有益處。所以在翻譯行業裡互助合作,為彼此著想,並顧慮行情,以提升翻譯界的品質以及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記得老師也曾經說過,我們要視同學為工作夥伴,而不是競爭對手。我非常認同這樣的觀點。

fjugic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翻譯工作者手冊》、《翻譯初階》、《專業翻譯》到如今的《翻譯實務》。一系列的書一路看下來,相類似的部分很多,如:

     ①譯者的分類(ex:政府機關譯員、特約譯員、傳譯員……等。見p.5~13)

fjugic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